教材简介及教学指导

《童趣中文》是专门为海外中文继承语学习学前班(Kingdergarten)年级设计的教材。教材插图全部手绘,采用全彩色铜版印刷,颜色鲜艳,犹如一本美丽的图画书。

设计理念

《童趣中文》根据海外儿童生活的文化背景以及幼童的认知规律设计,编排原则是以语言结构为主(以字为基本单位),以交际功能为目标(最后能成句、能运用),以文化为背景贯穿于文章内涵和文化知识的介绍中。通过这一年的学习,学生主要达到两个目标:

一.通过识字学习,感受汉字的特点,激发对中文的学习兴趣。

二.从学前班开始就步入中文阅读,了解文化,实现中文学习的成就感。

教材特点

一.课文内容充满童趣。根据幼童喜欢听故事的特点,教材以不同的主题(如自然、游戏、动物、社会、家庭等)设计了不同单元。全书贯穿了三个可爱的小主角,他们自始至终作为孩子的朋友出现在句子中、对话中、故事中,使得教材生动而有趣。又因其连续性,孩子们会产生继续学习下一课的强烈愿望。

二.图文相配,以图识文。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和每一课的内容,创作出色彩明丽、人物可爱的图画,以帮助孩子理解课文的内容,识认汉字,激发学习潜能,发挥想象能力,提高儿童观察色彩、空间、大小、细节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。这样的设计,也有助于教师组织预习、导入课文及复习。

三.汉字的形音义结合。在每一个文字的学习过程中,选取常用的有代表性的象形字、指事字、会意字、形声字,将造字的来源展示出来以便孩子更直观地学习字形,强化本义的理解,掌握发音特点。避免产生只会认不会读,只会读不知其意的现象。

四.解析完整语义结构(句子)的形成过程。每一课所学生词虽然不多,但是每一课都有统一的思路,由字适量拓展出词语,词语拓展出句子。将孩子们觉得很难的句子组成的过程分解,让其有规律可循,并且可以依样画葫芦,学习造句,运用句子。

五.始终贯彻语言的运用目标。字向词拓展的过程中我们只考虑同一词语由本义向引申义的拓展,而避免同形同音字一起教授造成干扰。另外,为了能形成句子,我们较早安排出现“的”、“你”、“我”、“是”等字,虽然难度系数有点高,但是它们是成句的高频词。学以致用是我们的最高目标。

六.语言单位运用逐层递进。每一课均采用学生已经掌握的常用词句拓展为对话和短文。用所学的几个字就可以读故事和对话,不仅可以温故知新,为识字打下坚实基础;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组词成句的能力,激发孩子学中文的兴趣和自信心,让他们体会到阅读的乐趣。

七.呈现完整的汉字信息。汉字的学习,除了难认、难写,笔顺更是难中之难。很多人认为只要最后成字正确,不必强调写字的过程。但是,我们在教学中发现,不注重笔顺,到高年级后,书写正确的汉字、区分易混字以及理解字义等方面,将造成更大的困难。我们在引入汉字的同时,就强调笔顺。在儿童阶段,将汉字的音、形、义、笔顺同时输入,孩子一样可以接受,而且容易形成习惯。

八.在对比中区分特征。很多学习者会有意避免容易混淆的语言单位同时出现。但是,这样的学习态度导致越来越难区别易混的字词。我们有意将形近字、音近字、一音多义字放在一起比较学习,让他们观察汉字的特点,了解一点点细微的差别就可以形成不同的字词,帮助他们更深入掌握其规律。

九.幼童阶段,也是海外儿童学习英文的阶段,避免与他们学习英语语音相混淆,我们的教材没有引入拼音。但是,中英文发音的最大区别在于声调,声调也是二语习得时语音的难点,我们在教材中引入了形象的音调小人学习声调,强调声调,为口语学习建立良好的发音基础。

十.文化内涵贯穿始终。汉语学习的过程也是中华文化浸染的过程。对于低龄儿童,我们将文化的因素,融入课文的内容中,比如《挠痒痒》体现了独特的中华风俗及关爱情怀。另外,儿歌能体现汉语的韵律美、绘画(词藻)美、结构美等文化特征。同时,我们也在课后专门开辟“奇妙汉字”一栏介绍一些象形字的来源;也专门析出“偏旁”、“部首”以解构汉字结构。还有,猜谜语,绕口令,歌曲,游戏等,从不同层面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。

内容安排

《童趣中文》根据美国(海外)的课时时间设计,共30个课时,每个课时1.5 – 2个小时。留出了公共假期、寒暑假及复习时间,分量适中。

教材共分两册课本及两册配套练习册,每册课本共有十二课三个单元。第一册包括基本字和动物,第二册包括游戏、家庭及自然部分。除第一课外,每课五个生字。全书共122个生字,25个基本笔画,10个偏旁部首。